.

贵州台江成风化俗,十妇共管一家亲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127131895832150&wfr=spider&for=pc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居民来自不同的村子或区域,人口多、民族多、组成复杂,如何把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是个难题。当地妇联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以“党带妇、妇带户、强带弱”为抓手,建立了“十妇共管”基层治理模式。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曼曾赴台江县调研时指出,要继续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育新风。要进一步拓展深化“十户(妇)一体+”的经验,在推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编制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思路,继续拓展“锦绣计划”项目成效,帮助村里的非遗产品向外推广销售,带领更多妇女增收致富,真正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曼深入台江开展调研慰问

凝心聚力,改变社区风貌

走进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随处能感受到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和洋溢在大家脸上的幸福笑容。北门湾社区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创始安置社区,村民邰兰英对“十妇共管”社区管理模式感触颇深。

很多居民来自山区,虽然搬进社区住进楼房,但生活习惯还是有些落后,如何安全使用燃气等都是村民不熟悉的,需要有人引导和监督。

立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实际情况,台江县妇联根据楼栋或单元居民的情况,以10位妇女为一个主体,探索推行“十妇共管”。妇联以楼栋或单元为一个板块,把就近居住的妇女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中心、一网格、十联户”管理模式,再由妇女推选具有热心、爱心、耐心的“三心”妇女担任楼栋或单元的妇长。

邰兰英便是由大家选出来的妇长。她参与妇联组织的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再手把手地教给单元里的邻居,互相监督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见证了安置社区的一系列变化,谁家有矛盾、谁家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邰兰英。她说,妇长们每天入户家中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还会宣传讲解安全知识。

妇联的“十妇共管”,配合社区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排查、交通安全劝导、家庭纠纷劝导等,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保障了社区群众的安全。

妇长们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

就近就业,妇女抱团致富

为了解决妇女就近就业的问题,台江县妇联引进“台江苗手工扶贫工坊”项目,解决妇女务工难问题。此外,还引进箱包厂等企业,为安置点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余个。如今,台江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台江县妇联主席潘俊芳介绍说,这些年来,妇联发挥“十妇共管”的示范性、服务性、衔接性、融入性,规范居民自治,治理防控立体化。在确保每一楼栋每一户都纳入有效管理的同时,采取“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长+十妇共管”的方式,实现对妇女和家庭的引领。

妇联了解居民的社会关系、经济来源、政治表现、遵纪守法等情况,清楚每个家庭的就业、流动人口等动向,还经常向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育积极分子。

今后,台江县妇联继续发挥“十妇共管”治理模式的抱团优势,在探索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方面下功夫。以党建+妇建+合作社+产业扶贫+金融发展,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激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内生动力,做好抱团致富、抱团发展。

台江县北门湾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

作者

白俊霞陈晨王艺潼向禹

原标题:《贵州台江:成风化俗,“十妇共管”一家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