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会长老师,来自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中学物理一级,教育硕士。年8月15日入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担任高一物理老师。短短一年的支教工作与生活,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加了人生阅历,颇有感悟:支教,为人生升华加油助力。喜欢支教,自愿留下,成为第二批黔东南地区支教教师。
丰富了工作经验。多年在发达的珠三角从事教育,视界相对开阔,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在支教过程中,担任多层次的班级教学。同一层次的班级个体差异明显,不同层次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更加明显,限于客观条件,山区学校的分班不可能达到像珠三角的一些学校那样精细化,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大考验。应对措施:一、活跃课堂。满怀激情倾注课堂,教师保持高度的激情,比较容易感染青春时期的学生。我的物理课堂经常讲解自己新创作的诗歌,分享对我对贵州山水的热爱与激情,分享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很好地起到活跃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学生投注到老师身上的是惊讶与羡慕的眼神;二、从物理角度解析同学们熟悉的诗歌,领略物理思想的深度;三、根据班级层次不同,从不同角度去解构知识解析题目,并做不同要求;四、着重物理原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从身边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五、拓展学生视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课堂中时而穿插一些发达地区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好学的时候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六、密切联系学生,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困难与生活困难,并实时给予辅导与帮助。我的物理课堂备受同学期待,同仁赞赏,领导赞许。
工作是人生快乐的根本。在支教生活中,由于自身体质不强,出现过多次水土不服,重感冒咳嗽,腿脚走路困难,甚至起床都困难的艰难时刻,但工作上课,没有因此耽误,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迟到过一次,更没有缺一次课,也没有向谁抱怨过一次。有诗云:喉咙撕痒气填胸,腰腿酸痛步难动。尚有一孔出一气,蓝天青山育良忠。(《感冒》,作者肖会长,.4.24)。
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参与台江县科教局举办研讨讲座活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心得体会,参与两场专题讲座。分别是:年台江县乡村振兴初中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中,承担讲座《物理模型与诗歌鉴赏》;年台江县“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中学教师专项,在此教研活动中承担讲座《书法,人生的升华》,均受到一致好评。在年台江县“苗秀耀林杯”青年教师课堂比武决赛活动中被台江县教育和科技局聘为评委。在每周进行的校内公开课的讲评中,本着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态度,积极建言献策,与当地老师一起探讨革新课堂,提高效率、拓展知识、思路与方法,被称为“佛山来的专家”,深受同仁喜爱。
援引爱心,扶危济困。利用自身人脉资源,筹集部分善款,长期资助困难学子。利用周末空余时间,上山下乡,探访困难学子,将爱心与慰问金送到学生家中。
爱好诗歌,业余揣摩创作。感恩贵州人民的淳朴热情,感恩贵州山水的纯净美好,使我思如泉涌,激情勃发,支教生活中自创诗歌近二百首,准备以后出版诗歌集《远山行》。其中两首诗《品茶》,《秋雨里的高楼》荣获“中华诗词奖”全国诗词创作三等奖。工作之余,爱好书法、品石、根雕。利用腐朽树蔸雕琢初具艺术的工艺品,师生反响热烈。也为年级组、班级、部分学生留下了一些书法作品。
短短一年的支教生活业已结束,载行囊即将踏上归程,依依惜别之际,他说,真挚地感谢民中支教校长赖良才校长及民中领导关心与厚爱,感谢支教同仁及民中同仁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南海区教育局与南海一中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使我顺利完成支教任务。
通讯员:邰 喧
编 辑:冯桂菊
编 审: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