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贵州5地被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本文来源:贵阳网」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经层层申报、评审及公示,贵州共有5地成功入选。

据名单显示,贵州被命名为—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5个县(区)、乡镇(街道)分别是: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苗族歌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民俗)、六盘水市水城区(农民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猴场镇(草堂火龙)。

据悉,本次评审命名工作,先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结合实地抽查后,形成推荐申报名单;再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进行集中评审和现场抽查,经公示无误后,最终确定命名全国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次评选注重入选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自年起开展评审命名和建设工作,命名周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评选,已命名单位在下一次评审时需重新申报,因此,该项目含金量较高、获评难度也较大。

相关阅读:贵州省入选—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介绍

1.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苗族歌舞

新仁苗族乡,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化屋苗族文化空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荣膺-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

“阿妹戚托”,汉语意为“姑娘出嫁”,代表了吉祥喜庆,是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传统民间舞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因这种舞蹈而得名。

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民俗

苗族姊妹节,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姊妹节以青年女子为中心,又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姊妹饭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以展示歌舞、服饰、游方,吃姊妹饭和青年男女交换信物为主要活动内容,节日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独特。

4.六盘水市水城区农民画

水城农民画,创作者主要是苗族,以农民为主,所创作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淳朴直率豪放粗犷,从年走出水城,已成为贵州的一个文化品牌。水城农民画以其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艺术形式和古朴、幽香的民族气息以及大胆、泼辣的艺术手法,集民间蜡染、刺绣、贴花、剪纸等民间艺术为一体,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5.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猴场镇草堂火龙

草塘火龙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草塘周边各村寨。“挂红”也叫“挂彩”,在龙头上挂红,也是表达对新年更好的祝福。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草塘都要开展玩龙灯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丁明雪图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