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祝芷媛实习生胡津瑞通讯员赵波
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背后,是无数扶贫人前赴后继,以他乡为故乡,与广大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合力攻坚的奋战之路。他们,在时代刻度上,留下了锋利的一笔。
叶正猛:践行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
“我年过花甲,为能够参加这场伟大的大国攻坚而感到自豪。”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说。倾其心力,深入一线,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叶正猛为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
叶正猛年起任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先后兼管、专职负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做公益,行慈善,献爱心。
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优势慈善公益资源集中投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云南、西藏、四川、青海、贵州、湖北6省区深度贫困地区建办了所“新湖乡村幼儿园”,惠及近万名学前儿童。
他指导创建“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新模式,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困局,使广西等省区20个县十几万农户直接受益。他发起、负责长达十年的玉树地震百名孤儿抚养项目,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年起筹集资金逐一资助考上大学孤儿的全部费用,年筹款设立慈善信托,负责直至年资助其余所有孤儿完成大学学业。他指导组织下辖企业在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重点发展食用菌、欧李等产业扶贫,助力他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他筹划设立的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在陕西西乡妇女产业发展等多个项目,实现授人以渔的公益创新,培育困难群体自我“造血”能力。
汪四花:为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浙江大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从杭州来到台江,转医院院长,汪四花扎根贵州大山里的贫困村,为百姓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看到台江老百姓大病小病要往凯里跑,一趟来回的花销非常大,汪四花心如刀绞,决定留在台江,为当地老百姓做些事。“单枪独斗很难做出工作,所以我们提出组团式,即多专业、多专科、多人的团队。”汪四花和团队提出了目标——在区域性有医院,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移植一套带不走的技术。五年帮扶时光,汪四花成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四花院长”,医院医院,蝶变为具有区域性医院,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口帮扶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全国第一名。
帮扶一时,牵挂一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尽自己所能护佑人民健康,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汪四花说。
沈翔:沉下身子干实事
“来黔东南挂职为了什么?在这三年里要干些什么?三年之后要为黔东南留下些什么?”这是浙江省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领队、党支部书记沈翔经常思考的内容。跨越公里,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始为期三年的挂职,沈翔挂任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负责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他深感责任在肩。
广泛调研,摸透情况。沈翔提出“三结合三转变”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六个三”工作方法,有效整合帮扶资源,统筹谋划推进产业、就业和社会事业“三业联动”精准扶贫,保持定力,做到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确保各项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探索出筑巢引凤、以短养长、东品西移等十二大精准帮扶模式,“山凤凰”基金、网易品牌共创脱贫计划、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等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及全国企业精准扶贫、社会组织扶贫百佳案例。
吴斌:扎根深度贫困县
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到乡下的田间地头,吴斌,作为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工作队的一员,从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走到湖北省巴东县扶贫办岗位;全身心投入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为助力深度贫困县巴东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年来,他遍访全县12个乡镇、个贫困村、40多个非贫困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巴东所需,下城所能”,充分发扬“当天事、当天毕,干一件、成一件”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先后组织协调各类人才培训人次,累计协调专技人才赴巴东帮扶80人次,巴东赴杭挂职跟岗99人。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新建基地5.2万亩,两地共建产业园区5个。累计帮助销售巴东农副产品价值1.36亿元。促进户贫困户就业。援建扶贫车间20个,设置个零就业贫困家庭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协调社会帮扶资金万元。实现全县8.52万贫困女性上学、生育、大病全覆盖保障,救助困境儿童人。
舍小家为大家,“帮扶百姓扶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吴斌说。
周君:消费扶贫的企业行动
一手抓扶贫,一手抓抗疫,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生鲜党支部书记、公司工会委员、生鲜采购总监周君,行走在田间地头,脚步遍布对接帮扶城市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积极挖掘特色资源。
她确立了“‘’项目推”“十城百店项目推”“线上线下同步售”“党建统领进社区”四大抓手,其中“”项目通过设立“3”家消费扶贫示范店、“15”个扶贫馆,“90”个扶贫售卖专区,联动打造消费扶贫新模式,获得原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高度评价。至今她对接13个省市自治区、32个县市,帮扶采购品种余个,助销量近6.73万吨、助销额突破6.08亿元。疫情期间,她带领团队有效实现每天向浙江人民供应近吨蔬菜、70吨肉禽、20余吨蛋品,企业荣获“浙江省防疫新冠疫情市场保供贡献突出企业”称号。
她用信仰筑起了红色堤坝,她正用自己的力量、热情和奉献,用炽热大爱书写肩上的责任担当。
刘启宏:谱写民航业浙商“精准扶贫”新曲
“别人不愿执飞的,我来!”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启宏,带领公司发挥航空业优势,主动开通其他航空公司不愿执飞的航线,用一座座空中金桥,快速推动人流、物流和贸易往来。
据了解,该公司共计开通阿克苏、凯里、恩施、延安等老少边红航线多条,承运旅客超万人次,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累计亏损近3亿元,对扶贫投入可谓“不计成本”。在疫情严重时,刘启宏要求凯里、阿克苏等独飞帮扶航线不断航、不停航。
在连通浙江,飞遍全国的同时,刘启宏不忘社会担当,勇挑社会责任,主动请缨开通东西部协作与帮扶航线。阿克苏等新疆航线被称赞为“服务产业援疆的经贸航线、服务智力援疆的暖心航线、服务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航线”。
盛春霞:架起扶贫协作“桥梁”
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浙江省桐庐县委常委盛春霞,作为杭州援黔工作队唯一的一名女队员,挂职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榕江县,围绕“榕江所需、桐庐所能”,邀请东部的乡镇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到榕江帮扶。
年以来,谋划实施帮扶项目42个,投入帮扶资金1.57亿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多万元,发起“人畜混居”房屋改造认领行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聚焦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促进两地互派党政干部人次、专业技术人才人次,利用桐庐师资在榕江培训党政干部和人才人次,帮助提升当地人才队伍能力。
壮大产业“摘穷帽”,劳务协作“拔穷根”,狠抓社会事业“绝穷思”。扶贫女将,巾帼不让须眉,与驻地的干部同战斗、共奋进,聚焦靶心、精准协作。
王强:从扶贫“门外汉”变成了扶贫“恩施通”
“把杭州和恩施紧密粘在一起,我就是一块双面胶。”为掌握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曾经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杭州市帮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队队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五科副科长(挂职),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培训处处长、团委书记王强,实地走访调研多个贫困村和多个帮扶项目,用实践从扶贫“门外汉”变成了扶贫“恩施通”。
年9月,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王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从杭州奔赴恩施州脱贫攻坚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恩施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在恩施帮扶期间,他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实地走访调研多个贫困村和多个帮扶项目。兢兢业业做好个帮扶项目的立项、审核、绩效分析等工作,协调促进两地人社部门精准对接,建立两地劳务供需平台,开展1.77万人次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帮助打造“恩施月嫂”“恩施厨娘”等劳务输出品牌,累计帮助3.2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他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帮助开设“职教就业直通班”,累计招收近名恩施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到杭州职业院校免费学习,打造了教育扶贫和技能扶贫的样板。
陈立群: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原校长陈立群,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远赴贵州、四川、甘肃等地义务支教。年8月,担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家访并资助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的主要村寨。
近5年来,陈立群培养出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年,台江县民族中学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本科率从原来的10%左右提升到了79.2%。他以“贵州省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和“黔东南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首席专家”为平台,足迹遍及黔东南州16个县市以及省内多个地区,累计义务作报告开讲座多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逾万人。
他身患重度肝硬化、前列腺增生到完全尿滞留等多种疾病,却依然坚持每天六点多到校,十点左右离校。几年来,除了自己出资数十万元资助贫困生以外,还设立了“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已颁发五届22.5万元。组织东部爱心人士在台江助学奖教等多万元。回顾帮扶路,他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